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公立医院无疑是中国目前区域分级诊疗的组织者、牵头者,起着枢纽作用。如何才能让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真正的发挥主导作用呢?根据江苏省医院管理协会医院管理评价研究专委会易利华、王静成教授等主编的《院长医院管理实战指南》一书中,由朱夫院长、张彤院长等概述的内容,我们在此做以下四点概括:
第一,公立医院应当明晰功能定位,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都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三级医院要避免盲目扩张,并且做好患者的下转。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急症稳定期患者。基层医疗机构要立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同时,我们还应当在区域内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医疗体系。将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等医疗终端进行有机结合,各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检查、检验、门诊、住院绿色通道,建立信息联网,加快双向转诊的执行效率。
第二,公立医院应当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形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们可以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或者组建医疗集团,实行同质化管理,通过采取专科共建、导师带教、开设联合病床、新技术引进等方式,实现上级医院在管理、技术和人才等优质资源的下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提高专科诊疗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此外,上级医院还可以通过对口支援和远程医疗帮扶等形式,发挥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辐射和指导作用,提高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第三,公立医院应当在区域内推进医疗资源共建与共享。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区域内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之间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第四,公立医院应当鼓励优秀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制度。公立医院应当规范院内医生多点执业制度,并主动邀请上级医院医生来院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等多种方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应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行也是落实社区首诊和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基层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鼓励、督促院内医生对外签约,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相关事项。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探索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