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2015年对云南省昆明市、广东省广州市和汕头市、湖南省怀化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山东省济宁市的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典型案例进行调研,走访了10家医院,围绕医院混合所有制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发展模式、遇到的障碍和问题等,对相关利益者进行了访谈。
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益处
发改部门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大力提升社会力量的办医水平,在增加医疗资源总量、搞活民营经济的同时,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财政部门认为,医院建设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公益性,但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混合所有制,可以适当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提高社会力量办医的层次。目前最大的改革动力在县医院,由于县医院人满为患,并且县级政府财力有限,利用社会力量办医成为县级政府的重要考虑。
卫生部门认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能促使公立医院创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建立有竞争和多元化的医疗市场。单纯依靠私立医院比较困难,从公立医院改革的角度,扶持社会力量办医,效果更好。同时,社会资本参与改制,没有改变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
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益处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目前政策严格限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而公立医院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这一“借鸡生蛋”的路径实现医院的发展。政策规定,各地要暂停审批公立医院新增床位,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等。
在政府的严控政策下,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可以利用与私人资本合作,打政策的“擦边球”。比如利用私人资本优势,购买高精尖医疗设备,而且审批采购流程便捷,采购周期快、价格便宜、设备质量好。
公立医院管理者还认为,实施混合所有制后,医院运行更加灵活,经营更加自主。首先,公立医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制,薪酬自主权提高,可以突破事业单位人事薪酬管理的种种限制,有利于引进人才;人事管理转变后,医务人员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员身份观念随之转变,有利于院内人才流动、调岗。
其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医院的基本建设、药品和设备招投标采取企业模式,采购效率极大提高,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与私立医院相比,政府对混合所有制医院不抛弃、不放弃,仍能享受公立医院的种种优惠政策待遇。
社会办医者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益处
社会办医者认为,目前社会力量独立新建私立医院缺乏人力资源,发展不起来,因为医疗行业人力资源几乎限制在公立医疗机构内;同时,房地产、高尔夫等行业投资疲软,社会资本对进入影响较大的公立医院的意愿极其强烈,但是政策明令禁止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进行“院中院”的合作模式,因此,社会力量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医疗行业是一条优质路径。
医疗行业具有现金流大的优势,社会资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去金融市场获取高额回报;同时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后,可以通过医疗设备、药品或耗材等供应链渠道获取高额回报。
地方政府部门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弊端
虽然政策文件鼓励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并要求不得改变医院非营利性,但地方政府部门仍担心社会力量的加入难以保证医疗机构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
在改制过程中,公立医院管理者也认为,改为营利性影响不好,而且医务人员也反对将医院改为营利性,同时投资方也考虑非营利性免税的优惠政策,因此大部分医院改制后仍保持了非营利性。
但从产权角度分析,改革后的医院由政府和投资方共同持有,甚至某些案例的投资方持有的股权比例高于政府。当投资者拥有医院的产权后,就等于具备了医院资产的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无法避免其通过转变经营性质谋取回报,也无法避免其变卖或置换资产。从长期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医院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难以得到保障。
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弊端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社会力量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仅仅实现了融资的目的,没有扭转公立医院的治理机制。相对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融资成本较高,但可以与社会资本分担风险。
社会力量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向公立医院输入的仅仅是资本,没有输入先进的管理,同时大部分财务投资的社会力量在改革过程中没有改善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公立医院管理低效的问题。
社会办医者认为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弊端
社会办医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社会力量办医缺乏人力资源的“曲线路径”。站在社会力量角度,如果政策能解决医护人员自由执业的问题,社会资本并不愿与公立医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因为在这种“寄人篱下”的发展模式中,社会力量缺乏话语权,不利于社会力量在医疗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