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医疗领域不平凡的一年——1月,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十三五”医改规划发布;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医疗联合体建设,同时,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公立医院于2017年9月底前全都取消药品加成;5月,李克强总理签署第680号国务院令,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作出修改,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审批由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使用的管理……密集出台的诸多中央部委层面的政策标志着我国医改进入到了关键攻坚期。
随着医改的纵深发展,医院运营管理也从粗放式的以收入为指标的管理方式,向精细化的以成本控制为指标的管理方式转型。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检查检验费用,DRG收付费改革等措施使得医院要提高效益必须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对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
医疗设备是医院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资产之一。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甚至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并仍有上升的趋势。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设备闲置浪费、合理配置设备规模成为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大量设备涌入医院所带来的管理难题日渐凸显。
医疗收入、药品耗材收入和设备收入是医院收入最主要的三个来源,其中,医疗收入和药品耗材的管理可以通过 HIS、CIS、HRP 等系统来满足医院管理要求,而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存在设备多、分布广、范围宽、人员少、要求高等特点,管理难度很大。
广东省审计部门于2013年至2015年对全省511家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使用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抽查的923台乙类设备中,有350台设备购置前缺乏对经济、社会及科研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充分论证,占比37.92%;511家公立医院中有474家均未建立单机核算体系,无法实现绩效核算考核预期目标。
在医疗设备管理环节中,即便是经年累月执行的采购行为,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比如,面对全球知名医疗设备商的产品不断创新升级,以及国内医疗设备商推陈出新并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因缺乏有效的采购论证体系,作为采购关键决策者的设备主管常常莫衷一是。此外,虽然“信息化”管理理念在医疗设备领域并不陌生,但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停留在使用台账式管理软件的阶段,对设备只局限于静态的资产管理,无法对设备的使用、效益、成本采购评价等方面进行全信息管理。
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目前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医院急需一种全新的,能够对医疗设备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统筹管理的信息化工具来管理医疗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采购论证、使用评价、报废评价体系。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业内已经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问世,例如惠泽智信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利用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和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等核心技术,融合 HIS、LIS、PACS、HRP 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数据,实现对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从采购、使用效率、成本和效益、维修和维护、报废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为医院全面评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供依据,为采购医疗设备提供准确的评价数据,监管指标包括设备检查次数、预约天数等社会效益类指标和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效益类指标,同时还可实现单机状态实时监控以及任意时期数据对比。
据惠泽智信介绍,以呼吸机、监护仪等小型设备为例,由于设备由使用科室自行管理,极易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这些设备日常分布在各个科室,医院无法掌握设备的当前使用状态,在应急救援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闲置设备进行集中调配。而惠泽智信的系统可实现PC、手机APP双通道的实时监管,设备实时状态、租借状态、定位、使用效率等信息都能够实时查询到。
在新医改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医疗设备的实时监管、动态科学调配将越来越重要,滞后、固定、静态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要求。早期、全程、动态介入的管理模式,实现跨医院医疗设备数据资源共享,从而全面、综合评估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建立医疗设备监管的行业标准应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