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行业的商业生态环境,常常是数家中小型企业围绕一家核心企业在做业务,核心企业拥有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并凭借该支配地位在资金流上对中小企业施压,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在金融服务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偏好给偿还能力强、征信记录完善的大企业提供借贷服务。而中小企业由于征信记录不完善,风控模型缺失等问题,往往拿不到贷款,资金压力无处消解。
但是,随着商业竞争日趋成熟,金融机构对大型企业的偏好也逐渐显示出弊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核心企业一家之事,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时,针对核心企业之外的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就尤为重要,能够让供应链更加健康高效运转,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又有了新的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易平台和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金融效率。大数据征信、普惠金融等创新引入出现之后,供应链金融逐渐显出新的发展局面。
而在医疗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上市公司华业资本、互联网公司飞医网、医加医、医链及一批B2B医药电商公司纷纷涉足医疗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多样化的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进行了扫描,希望厘清哪些公司在从事此类业务,具体业务流程如何,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
内文按以下框架撰写,全文约7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Part1
1.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2.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3.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
Part2
1.医疗供应链金融市场现状
2.医疗供应链金融痛点及发展趋势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通俗解释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把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话语权的大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按角色划分,供应链金融当中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几类角色,各有不同的功能。
金融机构的作用是,找到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并以其为基础,设计供应链金融模式,并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主要提供资源对接、资料核查、信用背书等服务。
从融资模式看,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预付类、存货类三种类型。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在供应链核心企业承诺支付的前提下,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可用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有利于供应链高效运作。
预付类又称为保兑仓融资。针对的是核心供应商+多家下游购货商供应链模型,在此结构中,下游购货商在支付货款之后往往不能拿到现货,但他已经拥有了货物的货权。此类企业有融资需求时,以未来的货权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借贷;同时,核心供应商将仓单抵押给金融机构,并承诺在下游购货商无法支付货款时对货物进行回购,降低金融机构债务违约风险。
存货类融资针对的是没有应收账款和其他企业信用担保的企业,当其有融资需求时,以存货作为质押,经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估证明后,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
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上几类融资模式又可以综合应用,组合成涉及供应链中多个企业的综合性融资方案。比如,在存货类融资模型当中,可以有选择地加入应付账款融资,分散单一融资模式的风险。
概括来说,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就是从单一企业服务转为从供应链整体考量,上下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相互之间的担保和授信来解决融资企业的征信问题,让资金成为供应链的溶剂,使供应链高效运转。
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我们先来看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国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单一的存货质押为主的贷款业务,发轫较早,在19世纪就已起步;到19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开始丰富起来;20世纪80年代之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逐步繁荣,出现了预付款融资、结算和保险等融资产品。同时,由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多为大宗商品交易,物流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物流高度集中之后,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开始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当中,为银行和中小型企业提供质物评估、监管、处置以及信用担保等附加服务,供应链金融出现了“物流为主、金融为辅”的运作理念。
国内供应链金融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00年之后,物流行业大整合,大型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以物流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现在可以回溯的案例是,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总队总”战略合作协议。当年,深圳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完成2500亿元授信额度,贡献了约25%的业务利润,不良贷款率为0.57%。
北京兴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丰磊对动脉网介绍,国内供应链金融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1.0,即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时代。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被笼统为“1+N”,银行根据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撑,以完成对一众中小微型企业“N”的融资授信支持。线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难点有二,一是银行对存货数量的真实性不好把控,很难去核实重复抵押的行为;其二在于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2.0阶段。即“1+N”模式的线上版本,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搬到了线上,让核心企业“1”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从而让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仓储、进销、结算等各种真实的经营信息。线上供应链金融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多方在线协同,提高作业效率。但其核心仍然是以银行融资为核心,资金往来被默认摆在首位。
供应链金融3.0。电商供应链金融(四流统一)。供应链金融3.0是基于电商模式的金融,总结为线上“M+1+N”的模式。主要特点是金融实现了电商化,物流在这个过程中,把物流的货权与资金流紧密结合起来,物流金融化。电商云服务平台的搭建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银行的思路也开始逐步转变,要搭建一个电商云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在上面跑,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核心企业起到了增信的作用,使得各种交易数据更加可信。
供应链金融4.0时代。4.0时代就是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大型电商,电商平台加自有金融的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是中小型电商,中小型电商不可能建自己的金融系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合作的空间就出来了。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P2P,第三方支付和众筹都可以和电商合作。跨界合作共赢,这是互联网金融显著的特点,跨界主要是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供应链金融4.0时代的到来结束了完全依托传统银行融资的时代,现在中小电商由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圈,可以大部分逐步脱离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
“从进阶上来看,4.0是必然趋势,一个完全开放融合的、生态圈的供应链金融才是最适合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的。”丰磊认为,未来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将更加开放融合,服务方式也更为多样,供应链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协同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改善供应链资金配置,提升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现状
由于涉及的行业和公司众多,业务模式也较为多样化,目前,对于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没有确切的数据。
不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规模为15万亿,按每年5%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
从政策层面看,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也十分利好。首先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极大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是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政策,对供应链金融服务颇多关注。
这里我们选取了一些相关政策,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中小企业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导向。
目前,国内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大致有商业银行、电商平台、保理机构、P2P平台等。以保理机构为例,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末,国内注册的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已达5,593家,全年新增2,757家,较2015年同期增长了92%。
A股上市公司当中,汉得信息、华业资本、鸿达兴业、瑞茂通、厦门国贸、轻纺城等有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覆盖领域包括矿产、国际贸易、医疗、商超零售等。
当然,目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声量最大的还是阿里、京东等电商起家的公司。
先看阿里,从2002年起,阿里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模型。到2007年,阿里与建行、工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2011年,阿里在重庆成立阿里小贷,独立向平台内商户提供应链金融服务。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次年,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正式开业,服务小微企业是其重要使命。按网商银行2016年年报,截至2016年末,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79亿元,服务小微企业277万户,户均贷款余额1.5万元。
阿里有的,京东自然不会缺席。京东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上的尝试开始于2012年,起初的模式也是与银行合作。2013年,京东开始独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明星产品为“京保贝”,“京保贝”是基于京东在供应链融资服务积累而产生的业务,京东的平台供应商在此业务中可以凭借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得到自动化审批,从申请到放款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3分钟,可以真正实现快速融资。按京东金融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3月,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已经累计服务超过10万企业,并为其提供了2500亿元贷款,而这些企业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
在医疗领域,京东金融也有布局。京东医药药京采官网信息显示,京东医药可为采购商提供“白条”金融服务。“药白条”资料称,药品采购专享先下单后付款,最高额度为50万,30天内免息。
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现状
大体上看,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目前来看并没有成规模和体系,涉足的公司以及完成的规模也较小。
针对这一现象,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肖恩大侠表示,由于产业链条长,各类机构和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同。医疗产业链上众多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比如抵质押担保不足、信用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弱等。
医疗企业(包括医院,特别是政府/企业医院)亟需各方资本的参与。近几年政策的快速放开和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新的融资方式和技术手段也给予了多种支持。
新的融资方式之一就是医疗供应链金融,即根据单个企业在供应链中实际融资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务模式;或根据企业支付能力和信用支持的评估,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应付与应收账款、存货等进行质押融资,面向供应链上的单个或多个医药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等。
肖恩大侠表示,目前国内一些贸易型(流通)上市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由于他们长期参与医疗设备、药品配送的物流环节,是诸多药品厂家和医院之间的联系桥梁(甚至对部分医院,贸易公司本身就是药品器械的分销商,会直接参与投标),对医院的结算周期、厂家的收款准则了如指掌,天然有能力去建设融资路径解决由于厂家预收款和医院应收款形成的融资问题。
同时,由于其掌握了医院的资金筹措、拨款、诊疗客源等信息,从而能够预判医院的还款能力。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提供融资服务时,能够判断融资的风险。另外由于其作为上市公司主体,融资手段丰富,为融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句话概括就是“有钱有能力控制风险”。
这类贸易型企业提供的融资模式包括交易融资和金融融资两类。交易融资包括三种:为厂家分销代理商提供短期借款支持进货,保理分销商针对医院的应收账款,以及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对医院赊销;金融融资则是指部分拥有金融牌照的贸易商针对代理商和私立医院的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融资方式,目前这种方式涉足金融的贸易商逐步增多。
除了以上提到的模式之外,另外还有针对多个医药企业和医院之间药品采购的供应链模式;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的融资租赁模式;医药流通B2B的在线模式;针对医院的以租代融、投融投贷联合等模式;针对(医药或医院)集团公司的系统业务模式等。
这里我们以华业资本的案例,来解读医疗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操作模式。
华业资本此前为一家二线地产商,业务分布在北京、深圳等6个核心城市。2015年6月,华业资本以自有资金21.5亿元收购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捷尔医疗主业为医药器械流通和医疗服务,华业资本入主之后,开始往医疗及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拓展。
从业务模式上看,华业资本开展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式为折价收购三甲医院供应商应收账款,对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持有该应收账款到期后从医院收取资金,或以资产证券化形式出售给金融机构。
华业资本2017年年中报显示,公司医疗金融平台总规模达近90亿元,公司子公司国锐民合与西藏华烁投资医疗供应链金融共确认投资收益3.85亿元。
医疗供应链金融痛点及发展趋势
从华业资本案例可以看出,医疗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于此,资本开始抢滩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除了此类传统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互联网+”医疗供应链金融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入局者包括B2B医药电商,以及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北京兴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丰磊认为,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本质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根据资金来源和运营者身份不同,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电商+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上,是封闭型的,是在自己的上下游中开展业务。其好处是,易于四流统一,企业数据核实是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可易控且易操作,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助于稳定上下游。
在资金来源上,一种是运营者自有资金,完全自投,类似阿里、京东金融这种有资金实力的电商模式,另一种是引入外来资金或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一般中小规模的电商会采用这个办法 。“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与之类似。
飞医网联合创始人欧建雄对动脉网表示,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并非一块新兴业务,此前一些企业也在做这块业务,包括传统的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等。但是传统业务存在获客难、流程繁、风控难等问题,很难规模化。
“在传统的业务中,很多机构拿到的是静态数据,需要到现场检查经营情况、交易数据等。但是线下检查也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这样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风险会很大,核实的成本也很高。”他表示。
所以飞医网走了一条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切入的路子,为医院和上游供应商提供交易平台,沉淀交易数据,作为金融服务的基础。
“我们所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基于交易大数据的,不是一上来就做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先期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能够为金融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比如增信、交易真实性背书、风控等。”
不过,当下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展也存在不小的掣肘。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告诉动脉网,相较于其他领域,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展的难点在于医院的“门难进”。医院不是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本身缺乏积极性,供应链金融服务也不会给它带去实质性的受益,而确权等过程却不得不需要医院的配合,执行起来难度不小。
另外,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下,对医院信息化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电子化等,医院在这一块投入还有缺失。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进,这些限制性因素在渐渐被打破。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医院要推进精细化管理。加上“两票制”、“零加成”等政策推行,药品等医用物资逐步成为医院的成本项,医院有动力在物资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上控制成本的需求,“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提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金融服务给医院减轻了成本压力。
那么,医疗供应链金融市场有多大呢?可以从医院物资费用数据得到参考。按照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4年全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897个,平均收入1.46亿,物资费用为1.22亿,按照2014年-2016年增速同速预测,2017年全国医院物资采购费将达到1.3万亿元~1.5万亿元。以其中20%-30%需要金融服务测算,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规模远期将达到3000-5000亿。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为一种的新兴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的高度关注。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提供给了泛行业、深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垂直领域,医疗行业以其高成长性及政策助推改革,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医疗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发展潜力巨大。